当前位置:古代文学网 > 赏析
《感愤》赏析

诗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通过感愤来抒写自己的抱负和表达内心强烈的报国情怀。

首联是说诗人作为二十岁年纪的年轻人本应该血气方刚,一腔热血,有着横扫一切的勇气和精力,但是此时却是形容枯槁,面色如冰,毫无生气。但是“出门嘘气玉霓横”一句可以看出诗人并没有因为自己眼下的窘迫而失去了内心的浩然之气,相反表现出的却是慷慨负气的形象。曹植曾有“慷慨则气成虹霓”之句,显然王令在此是化用,从而表现出他德行的卓异和心胸的扩大。所以才有第二联的志向。

“未甘身世成虚老”表明了作者不甘心自己一事无成而老于户牖之下,也绝不能虚度此生,而是要自强不息,“未甘”二字表现出诗人在困窘处境中的强烈心态。

“待见天心却太平”(“大”应为“待”)词句中的关键是理解“天心”和“却”两个词。“天心”就是君心,皇帝之心。古人曾有“克享天心,受天明命”的说法,天心的本意是天的心意。我们都知道自古以来,皇帝都是以天子(上天的儿子)自居的,所以此处的“天心”自然就是君心(君主的心愿)。“却”字,此处不能做副词解,如果做副词解的话,句意就不通了。此处的“却”应该是动词,既然作动词“却”字就有后退之意了。崔道融的《溪居即事》里面有一句诗叫“急向柴门去却关”,这里面的“却”就有后退的意思,引申之后就是“打开”。这里的“却”在后退的意思基础上应该怎么解释呢?皇帝的心意自然是希望天下太平而自己可以安享太平了。而眼下的社会现实是并不太平,所以要帮助皇帝重现太平才是诗人的愿望,“却”解作“返回”的意思整句诗就解释通了。诗人有着宏大的志向,不愿虚度此生,所以他想帮助皇帝重新实现天下太平。

有着美好的愿望,如果没有实际的才能也只能说这种愿望是一种幻想而已。为了表明自己的实际能力,诗人在颈联就着意表现这一点。“狂去诗浑夸俗句”,“狂”字是诗人那种洒脱不羁的写照。“去”字作来讲。“浑”字作“直”讲,这里化用了杜甫“老去诗篇浑漫与”之句,整句意思是说兴来写诗的时候简直就可以写出夸俗(夸俗,实际上就是拔俗,脱俗。是说诗人有着超凡脱俗的才情)之句。这句诗表明诗人有着超常的才情。

“醉余歌有过人声”,“醉余”诗人的处境毕竟并不尽如人意,所以也会借酒浇愁,“醉余”自然就表现了这种心情之下的一种举止,饮酒之余自然也就不可避免的要长歌当哭,抒发怀抱。“过人声”不是诗人的声音有多么美好,而是说这声音中所蕴含的慷慨的忧国忧民的激愤之情。既然称为“过”,结合上面几句我们可以给这个过做一个稍微具体一点的解释,都有哪些是“过人”之处的呢?过人的才情,过人的见识,还有过人抱负。

有着如此的才情、见识和抱负,自然要期待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诗歌的尾联化用他人的诗句来述志自励。“燕然未勒”就是说功名未就,范仲淹有“燕然未勒归无计”之句。“胡雏”指当时威胁宋王朝的辽国和西夏,用“胡雏”有轻蔑意,诗人的这一说法在凸显自己不屈的爱国情怀的高大形象的同时又与宋王朝一味议和的怯懦形成对照。“不信吾无万古名”表现了诗人杀敌立功的英雄之气。


()
热门古诗

本站内容来源于搜索引擎及互联网,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Copyright © 2023 古代文学网 鲁ICP备150258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