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 翻译与注释
-
注释:
①“山势”一句:这句说,山的走势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东的。
②钟山:即紫金山。“欲破”一句:此句化用《南史·宗悫(què)传》“愿乘长风破万里”语。这里形容只有钟山的走向是由东向西,好像欲与江流抗衡。
③“秦皇”二句:《丹阳记》:“秦始皇埋金玉杂宝以压天子气,故名金陵”。瘗(yì),埋藏。佳气,山川灵秀的美好气象。葱葱,茂盛貌,此处指气象旺盛。王,通“旺”。
④郁塞:忧郁窒塞。城南台:即雨花台。
⑤坐觉:自然而觉。坐,自,自然。
⑥石头城:古城名,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以形势险要著称。
⑦黄旗入洛:三国时吴王孙皓听术士说自己有天子的气象,于是就率家人宫女西上入洛阳以顺天命。途中遇大雪,士兵怨怒,才不得不返回。此处说“黄旗入洛”其实是吴被晋灭的先兆,所以说“竟何祥”。铁锁横江:三国时吴军为阻止晋兵进攻,曾在长江上设置铁锥铁锁,均被晋兵所破。
⑧三国:魏、蜀、吴,这里仅指吴。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均建都金陵,史称六朝。这里指南朝。萧萧:冷落,凄清。
⑨英雄:指六朝的开国君主。务割据:专力于割据称雄。务,致力,从事。
⑩圣人:指明太祖朱元璋。事休息:指明初实行减轻赋税,恢复生产,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事,从事。
⑪四海永为家: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从今四海为家日”句,指全国统一。译文:
滔滔长江从万山中奔腾而来,山的走势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东的。
而只有钟山山势由东向西,蜿蜒如龙,似乎要与江河相抗衡。
长江与钟山相互争雄,两者之势堪称天下壮景。
相传秦始皇曾在钟山之下埋下黄金,以振“王气”,但这里山川灵秀之气象至今还是旺盛的。
我心中的忧思怎样才能解开?醉着酒走上雨花台看看。
雨花台上,面对荒烟落日,一种旷远迷茫的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石头城下,江水震怒汹涌,北边的千万铁骑怎敢渡江?
不过吴主孙皓,打着黄旗北去洛阳,竟成俘虏,这分明是凶兆,可见连铁索横江都不牢固!
历经前代吴国,后代南朝,六朝故都宫阙荒芜,草木已繁茂!
一方霸主忙于割据称雄,几度厮杀之,只能使血流入江河似寒潮一般。
我这一生,遇到圣人很是幸运,起江南发兵,平定争霸之乱,如今已得休养生息。
从此四海之内永远一家人,长江不再用以限阻南北。
- 参考赏析
-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鉴赏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洪武二年(1396年),明代开国未久之际。当时诗人正应征参加《元史》的修撰,怀抱理想,要为国家作一番事业。当他登上金陵雨花台眺望长江滚滚东去的时候,不禁触景生情,吊古思今,表达了对国泰民安的向往。
[内容评析]诗的开头描写所看到的景色:长江从万山丛中呼啸东下,锺山似蟠龙乘风西上。江山形胜,使诗人想起当初秦始皇曾在此地埋下金玉杂宝,以镇压金陵的「天子之气」,但徒劳无功,金陵依然「王气」旺盛,今天又成了新建立的朱明王朝的京城。
接着笔头一转,写诗人自己的心绪和感慨。诗人说自己本是为了排遣胸中的「郁塞」而在酒后登台眺江的。建国之初,气象更新,何来愁思?读完全诗... [查看更多]《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诗的开头描写所看到的景色:长江从万山丛中呼啸东下,锺山似蟠龙乘风西上。江山形胜,使诗人想起当初秦始皇曾在此地埋下金玉杂宝,以镇压金陵的“天子之气”,但徒劳无功,金陵依然“王气”旺盛,此时又成了新建立的朱明王朝的京城。接着笔头一转,写诗人自己的心绪和感慨。诗人说自己本是为了排遣胸中的“郁塞”而在酒后登台眺江的。建国之初,气象更新,何来愁思?读完全诗,便不难明白,他是从历史的教训而生忧患。“荒烟落日”的远景使他引发“苍茫万古意”,石头城下的涛声使他想起了三国、六朝的旧事。当年南朝陈后主君臣曾以为“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后来却成为北军的阶下囚。三国吴主孙皓迷信“黄旗紫盖见于东... [查看更多]
- 其他资料
-
暂无资料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苏昌龄画
徐君远从西江来,亲为苏子作松石。
松三千年铁作肤,石亦苍寒太古色。
几株老木相因依,气格不敢与之敌。
洲前摇摇者舟子,短棹沧江荡晴碧。
着子啸歌于其中,仰观青天岸白帻。
是时东山月始出,无边露气连赤壁。
潜蛟出舞巢鹘翔,江姬色动三太息。
眼中之人有太白,风云变态俱无迹。
前辈风流今复闻,人间绝景岂易得。
徐君更为添野夫,共泛灵槎卧吹笛。
长相思 秋
秋山青,秋水明。午梦惊秋醒未醒,乾坤一草亭。故国盟,故园情。夜阑斜月透疏棂,孤鸿三两声。
南妇还(并序)
今日是何日,恸返南州歧。汩汩东逝水,一日有西归。长别二十年,休戚不相知。去时虿发青,归来面目黧。昔人今则是,故家今则非。脱胎有父母,结发有夫妻。惊呼问邻里,共指冢累累。访死欲穿隧,泣血还复疑。白骨满丘山,我逝其从谁?